毛針織行業現狀及未來發展措施
1、毛針織行業現狀
1.1行業概況
生意社9月27日訊 我國毛紡織行業經過多年發展已經建成產品門類齊全的工業體系,毛針織行業作為毛紡織行業的一個主要分支也得到很大的發展和提高。毛針織行業的主要產品有羊毛衫、羊絨衫、牦牛絨衫、駝絨衫、兔毛衫及化纖毛衫,其中羊毛衫 (包括純羊毛衫及羊毛與其他纖維混紡的毛衫) 產量占毛針織品總產量的50%左右。
目前,國內毛針織企業有以下特點:規模小,國有比重少,企業的地域分布相對集中,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區和原料產地以及原料集散地。十大毛針織服裝生產加工地有:廣東、浙江、湖北、江蘇、天津、上海、山東、河北以及內蒙古、新疆,其中廣東省毛針織服裝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58.9%。 目前,國際上毛針織的發達地區仍然在歐洲。歐洲的英國、意大利、法國、德國的毛針織產品的產量不大,但產品質量和附加值較高,價格也較高。土耳其近來的毛針織服裝業發展較快,在國際毛針織服裝市場上占有一定的地位。近年來,中國毛針織服裝制成品20%進入歐洲市場,80%進入美洲和日本市場。 在國內,2006年上半年,1772戶毛針織規模以上企業完成銷售產值同比增長19.31%,高于同期出口 交貨值 10.53%,表明毛針織服裝的國內銷售市場很活躍,內需拉動作用很顯著。國際市場方面,2006年毛針織出口形勢呈上升趨勢。就2007年第一季度來說,毛針織服裝出口8909萬件,出口數量同比增加了3.5%。
1.2羊毛、羊絨針織品
我國是世界最大的羊毛進口國和消費國,進口約占世界貿易量的1/4以上,國產羊毛特別是細羊毛的自給率僅為25%至30%,據海關數據統計,2006年我國進口羊毛29.97萬噸,是近5年來進口羊毛量最多的一年。06年我國進口原毛23.9萬噸,與上年同比增長11.36%;進口洗凈毛2.95萬噸,同比增長31.87%;進口羊毛條,同比下降0.03%;進口炭化毛同比下降17.96%。
1.3毛針織機械
毛針織品國內外市場需求的增長,促進了針織行業投資的增加及設備更新。近年我國針織機械進口高速增長。2005年全年電子針織橫機的進口量約10 500臺,2006年同比增加了5.6%。
2、今后的發展措施2.1 采用新原料、新技術開發針織新產品2.1.1化纖新原料、新技術
進入21世紀以來針織產品的品種花色越來越多,系列化、時裝化、高檔化、舒適化、功能化已成為新的發展趨勢。在這期間出現了一系列的新型原料和工藝技術,可供針織生產者使用,特別是在采用化纖新原料上表現尤為突出。
2.2積極采用計算機控制技術,提高針織設備機電一體化水平
國內的編織設備從手搖橫機起步,發展到目前以16針橫機為主導的各類針織機械設備、德國STOLL、日本島精、意大利普羅蒂等電腦提花橫機,生產工藝和生產能力大大地改進。下面是最近國內企業使用的部分機型.
2.3生態環保加工針織品
生態環保代表了全球消費和生產的潮流,又集中體現了發達國家(如歐洲、美國、加拿大等)在中國加入WTO以后,利用綠色壁壘限制進口的手段。所以生態環保加工將是應對綠色壁壘、擴大市場份額的最有效途徑之一,同時也是我國毛針織品走向國際的最大難題之一,也將是業內全體同仁包括在座的各位在相當長的時間內為之傾注精力和心血的重要工作。
2.4功能性整理
針織品的功能特性除了一部分依靠特種纖維材料獲得以外,大部分是通過染整后整理而取得的。
2.5實施名牌戰略,開拓國內外市場
以鄂爾多斯集團為代表的一批毛針織企業實施名牌戰略取得成效 。國內也有其它一些企業在新一輪的品牌競爭中脫穎而出、鞏固地位,具有一定的地域優勢和專業優勢,取得較高的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但國內品牌在國內高檔毛針織品市場及國際市場總體競爭力還不強。毛針織行業必須重新細分市場,重新審視產品定位,實施名牌戰略。國際針織品貿易己占紡織品及服裝貿易的30%,針織品需求增長速度明顯高于梭織物及梭織服裝,這給針織行業提供了一個發展機遇。我國針織品對國際市場依存度很大.以品牌為龍頭,全面提高出口產品附加值,走集約化發展道路是長遠之計。有條件的企業可以組建境外公司,參與國際競爭。針織行業面臨著鞏固國內市場、走向國際市場、培育國際名牌、全面提高市場競爭力的艱巨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