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視寧波零件業“后勁”
國內縫制設備市場行情下挫,整機企業的困處累及上游零件企業。論品質,寧波零部件整體實力位列各大產區之首,是國內縫紉機零部件配套體系最完整的地區。2008年7月中下旬,寧波烈日高照。筆者去往寧波之前已收到許多有關浙江、江蘇等地縫制設備整機、零部件產業業績下滑的消息,整體情緒不高,走進寧波與30多家骨干型零部件企業交流之后,收獲一絲欣慰。觸摸寧波零部件企業的脈搏:感觸到困處卻未見低迷,感觸到不安卻未見躁動。盡管風雨交加,我們能在寧波零部件企業平穩的呼吸聲里感受鎮靜與淡定。
究其原因:風再大,難摧“根深樹”。相較于江蘇菀坪、浙江臺州等地的零部件產業,寧波產區技術、體系基礎更為扎實,而甬商務實、堅韌的行事風格也未將企業帶入風口浪尖之上。基于此,在中國縫制設備行業一片陰霾之時,寧波零部件企業具有更強的抗壓能力和破浪而出的后勁。面對本年度零部件生產訂單普遍下滑30%~50%甚至更多的局面,出現在本刊記者面前的寧波零部件企業負責人們沒有唉聲嘆氣。從走訪的30多家企業中收集的數據顯示,寧波地區企業2008年上半年的平均估算產值為去年全年產值的1/3左右。除個別企業處境艱難之外,寧波零部件產業整體情況相對較好。
銅、鋼鐵、鋁合金等生產原料成本驟增和整機生產商訂單縮水是目前寧波零部件企業面臨的最大問題,也是全行業面臨的共同困境。寧波零部件企業整體情緒表現積極。在與本刊記者的交流中,寧波零部件企業家們清晰分析現狀,主動出擊,以繼續保持并提升技術優勢、實施多元化生產等方式探尋突破之路。
20多年沉淀,基礎雄厚
從地域上看,寧波縫制設備零部件企業格局為所轄的各區、各縣市分散,從北至南的慈溪、鎮海、北侖、余姚、鄞州、奉化、寧海等地發展著上百家規模以上零部件生產企業。以具體品種而言,旋梭生產相對集中于鄞州下應一帶,軸類生產相對集中于鄞州古林,繡花機類零件主要集中在鎮海,同步帶及帶輪生產多在余姚、慈溪一帶。實際上,寧波各類零部件的生產更多地體現為遍地開花而非區域集中。
2007年11月30日,寧波縫制機械協會成立,首批入會企業近50家,囊括寧波地區全部骨干零部件生產企業。自20世紀80年代產業起步以來,寧波零部件產區首次有了統一組織。占據要位之后,寧波零部件產業還將承擔更重的責任。位于東海之濱的寧波發展成為中國縫制設備行業最主要的零部件產區,有著歷史偶然性,更有歷史必然性。
如今的上海人多由寧波遷往,這層關系偶然間促成寧波產業的起步。翻閱歷史,上海家用縫紉機生產商的開辦者中不乏寧波籍人士。在寧波本地,20世紀六七十年代時就出現為上海地區的家用縫紉機配套的零部件企業。上工、標準等老牌整機企業在寧波設立零部件配套生產企業,帶動了寧波零部件產業的起步。當上海產業結構調整,縫紉機生產企業或倒閉或外遷。家用縫紉機占主導的時代終結,工業縫紉機逐漸走向主要舞臺。在上工和標準鍛煉多年的寧波籍技術工程師們回到故鄉重操舊業,扶持寧波縫紉機零部件生產,繼續為上工、標準等整機生產企業配套生產。至今,人們仍然可以從“中國標準縫紉機公司鎮海零件廠”、“標準工業集團寧波北侖零件廠”等字樣中體會到二者的關系。
與家用縫紉機配套奠定了寧波縫紉機零部件發展的技術基礎和體系基礎。當家用縫紉機生產向工業縫紉機轉型之時,寧波零部件生產企業隨之轉入工業縫紉機零部件的生產,過渡自然、順利。
境外知名縫紉機生產企業如重機、大和、高林、兄弟等進駐寧波之后,給寧波零部件產業的騰飛帶去必然性。世界縫紉機生產轉入中國,欲通過生產轉移降低成本的歐美日等地的國外縫紉機生產商開始在中國尋找最佳的配套生產基地。憑借與上工、標準等國內知名企業配套時積累起來的經驗和相對完善的產品體系,寧波成為國內外生產企業采購零部件、展開生產的首選之地。20世紀90年代后期,日本飛馬、大和、重機、兄弟,臺灣高林等企業在寧波或設立采購中心或開辦生產企業,掀開寧波縫紉機零部件產業發展的嶄新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