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鞋”500強踏上藍山投資綠洲
(9月24日,藍山縣的彪馬鞋面加工廠,工人正在加工鞋面)
明年初,世界三大運動鞋品牌之一的PUMA(彪馬)就會在我省真正實現生產成型。作為全球鞋業500強的臺灣鉆石集團,選擇的生產基地正是永州的藍山縣。
是什么讓一個湖南的貧困縣變成了投資綠洲,9月24日,藍山縣縣委書記許洋名向“解放思想在湖南”采訪團一行講述了這個只有36萬人口的湘南邊陲山區小縣“躥紅”史。
三大反常的“藍山現象”
藍山縣毗鄰廣東連州市,靠近港澳,是湖南南大門,素有“楚尾粵頭”之稱。這個獨特的區位優勢,使得藍山在承接產業轉移的過程中,出現了“三大反常”現象:“小水電”強縣沒電用、建房的人租房住、企業找不到“打工仔”。
許洋名將這三大反常現象的根源歸結于:“藍山緊緊抓住對接沿海產業轉移,發展加工貿易這一主線,使得外向型加工貿易發展迅速。”
堅定不移走東莞發展之路
藍山因外向型加工貿易的迅速崛起而出現的興旺景象,使人很容易想到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的香港和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東莞。“既然藍山的條件遠不如上個世紀80年代的深圳,不可能大規模地引進高科技項目,不如就學習東莞,大力引進發展毛織、電器、服裝、鞋業等勞動密集型產業,堅定不移地走東莞發展之路。”藍山縣決策者決定,以發展毛織加工企業為突破口,大力引進“三來一補”企業,把藍山建設成為內地承接廣東沿海產業轉移的外向型加工貿易區。“死死盯住珠三角,緊緊瞄準長三角,不僅要承接,關鍵要對接。”除了思想觀念上的對接,許洋名也指出了目前藍山在交通、園區、優惠政策、創業環境等方面為對接創造條件。
現在,藍山縣外向型加工貿易企業從無到有發展到600余家,其中毛針織加工企業480余家,已成為繼廣東東莞、浙江桐鄉之后,全國第三、湖南最大的外向型毛針織基地。在新的規劃中,藍山將全力打造毛針織、制鞋、機械電子三大產業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