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色傾情:“解構”企業
生意社10月6日訊 秋風乍起,藍色傾情的冬裝設計就已經緊鑼密鼓地進行著。現在的錢峰要設計的不僅僅是冬天里的女裝,還要設計一下“冬天”里的企業了。
今年,我們聽到更多的是企業如何“抱團”取暖,但是在杭州藍色傾情服飾有限公司的董事長錢峰口中我們卻聽到了“解構”一說。他把公司分成數家子公司,讓它們獨立去抗風險。這個在文藝界盛行的詞,讓“藍色傾情”的突圍多了一分藝術氣息。
像服裝設計一樣解構企業
“我漸漸覺得自己已經從設計服裝轉行到設計企業了。”設計出身的錢峰與女裝打了15年的交道,以至于他的思考方式始終帶著藝術的影子。有著資深經營管理經驗的他并不僅僅懂得“解構”服裝,更知道如何“解構”企業。
錢峰掌控的藍色傾情是一家集自主設計開發、加工制造、內外貿易為一體的服裝公司。1993年,設計專業出身的錢峰創立了杭州藍色傾情服飾有限公司,當年就領著“藍色傾情”進了杭州大廈。1994年,有了一定行業經驗的錢峰,開始向利潤最高端的生產環節進攻,于是就購置了幾臺縫紉機,在紹興路上租了一個兩百平米的廠房開始了服裝制造之旅。
“那時候,就像一個小作坊,自己設計,再雇上幾個熟練工縫制就開始做了。”從那開始,錢峰一手掌握著藍色傾情的生產、設計、銷售鏈條。此后,藍色傾情的業績每年都以30%以上的速度增長。到去年為止,藍色傾情在全國開出了150多家專賣店和店中店。
但是到了今年,錢峰明顯感到企業發展開始減緩,業績增長率開始下滑。“預計今年大概只有10%的增長率。”
究竟是原材料成本上漲了,還是產品的設計、定位出了問題,還是營銷的手段沒把握好。盡管錢峰對生產、設計、銷售終端數個環節了如指掌,卻一直找不準影響業績下滑的“命門”在哪里。
“客觀地說,原材料上漲、勞動力成本增加、信貸緊縮等大環境因素,對每一家服裝企業來說都是一樣,企業首先應該在自己身上找原因。”錢峰說:“我原以為公司越多掌握在自己手中就越好,但事實并非如此。我沒有精力同時去管理多家公司,一把抓的后果就是對公司的大勢反而更加模糊。”
今年5月,錢峰當機立斷,把自己的公司按照生產、設計、銷售三大功能,解構成數個子公司,并將每個公司交由職業經理人運作,去獨立抵抗風險。他自己則只管住企業整體的戰略方向。
在錢峰眼里,“解構”和“抱團”并不對立。“每家子公司都肩負各自的使命,它們只要立足市場完成各自的任務,解決了自己的問題,那就實現了最大的抱團。”
他把生產汽車的“一件流”工序用在了服裝上
很快,公司的解構使得很多問題趨于明朗。錢峰在生產線上的一份報告中發現,生產線多道工序存在瓶頸,直接降低了整體的生產效率,同時其中一些環節的速度跟不上就“拖累”了其他環節的“流速”。
如何解決這個問題,錢峰給出的結論是在服裝生產中用“一件流”。這種20世紀70年代末日本豐田汽車公司創造的高效率方式,如今已經被國內的汽車等機械制造企業廣泛應用,應用在服裝上卻并不多。但是,造汽車跟做衣服是否一樣,這讓很多服裝工程師也打上了一個問號。
“我為此參觀了十多家汽車、電器等制造企業。發現‘一件流’工序原理完全可以應用在服裝生產上。但是,并不是完全照搬人家的模式,而是根據自己公司的情況設計出一條最好的生產線。”錢峰說。
“在傳統的生產流水線上,一件衣服由領子、前片、后片、袖子、花邊等部分組成,工人各自完成指定的工序,最后整合在一起。但是因每個工人完成的時間都有所不同,會出現某道工序半成品積壓,而另一道工序空置的狀況,造成整條流水線物流的不平衡,無形中浪費了不少時間。可以說,他們之間只有分工沒有合作。”
“我當時和公司的幾名服裝工程師花了幾個月時間,設計出了符合自己的‘一件流’工序。終于實現了崗位間的互助,形成一種交接棒模式的工序流程。比如在限定的工時內,即便前道未完成的部件,也可以由后道接著完成。原本只會做一道工序的工人,現在成了多面手,這對于提高工人綜合素質也有很大的幫助。”為此,企業還對生產線上的所有員工進行培訓。
效果很快就顯現出來,不到兩個月,生產效率比之前提高了10%。“一件流”目前還剛剛在廠內起步,工人還沒有完全適應。如果這個生產方式運用熟練,將提高30%以上的生產效率。
同樣是制造業,既然可以應用于汽車制造,那么同樣也可以用于其他產品的生產。錢峰認為這就好像把服裝設計應用在企業設計上一樣。
“在生產力提高的前提下,與之相應的銷售能力一定要跟上,否則生產沒有任何意義。”在接下來的日子里,錢峰將要在銷售上有所突破。今年,藍色傾情要在全國新開出100家專賣店。與別的企業不同的是,這些專賣店很大一部分屬于“收編軍”。
“原來全國150多個網點,大多由經銷商控制。我目前所做的第一步就是把這些經銷店收編。自己買斷他們大部分股權。提高對銷售渠道的控制力,建立一個完善的銷售網絡。”這下,錢峰又開始設計起企業的全新未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