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鞋服企業借上市搶占市場
中國經濟持續增長推動消費升級,對品牌服飾的需求日益興旺,激發內銷型服飾企業的強烈擴張企圖,由于其自身積累不足和信貸緊縮等引發資金瓶頸,制約其進一步發展,借道資本市場開疆拓土漸成品牌服飾企業共識。
業內人士指出,“上市公司”名頭既為服飾企業貼上優質品牌標簽,也為其提供了融資和并購的巨大平臺;而大量類似企業上市進程的不斷加快,企業兩級分化料將加劇,品牌服飾行業加速整合在所難免。
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紡織行業研究員李質仙認為,“除了融資,(上市)最典型的就是廣告效應,廣告效應不僅在于消費者,而且七匹狼、報喜鳥,不是有大量的加盟商嘛。加盟商和它談判時,如果它是一個上市公司,影響力大了,要價扣點也就低了。”
以四年前品牌服裝商李寧和七匹狼的上市為伊始,安踏、波司登、報喜鳥和百麗、特步等服裝服飾企業去年以來陸續登陸資本市場。中國動向和美邦服飾等則啟動最近一波的上市潮。
上海一位不愿具名的行業分析師表示,國內品牌服飾巨大的市場容量,使擴大規模成為企業發展的有效手段;而今年信貸緊縮政策,對以中小民營企業為主的服飾企業沖擊頗大,所以翼上市獲取發展資金,成為眾多企業的首選。
安徽農業大學專門從事服飾企業營銷研究的孫菊劍也指出,“一線服裝品牌,基本都采用的是混合式的渠道模式,一部分自己建渠道,另外的交給加盟商去做。但他們都會在重點城市和重點市場開大(旗艦)店,投入都非常大。對這部分企業來說,很迫切需要融資。”
此外,產業集群所在地政府推動企業上市意圖,及風險投資對品牌服飾企業的資本退出要求,也將帶動越來越多的該類企業步入資本市場。
服飾產業集群地--福建省晉江市不但擁有七匹狼和安踏體育等上市公司,也擁有數量眾多的上市後備企業,該市政府已通過設立專項扶持資金等政策,推進企業改制上市;而最近風險投資介入服飾領域的例子,則是IDG技術創業投資基金投資廣東賓寶服飾,后者已提出三年上市計劃。
上市助企業擴張,行業整合或加快
業內人士表示,上市品牌服飾企業的增加,勢必加快其規模擴張進程;而今年銀行收緊信貸政策,令中小企業集中度較高的服飾行業受到較大影響,但同時也為行業并購整合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馬太效應”,將助行業加快整合。
2004年上市的七匹狼當時募資額不足2億元人民幣,但其銷售額,卻從當年的2.46億元,增至2007年的8.76億元,年復合增長率超過了50%;凈利潤同期復合增長率亦逾45%。
中國服裝協會副秘書長謝青介紹說,中國的品牌服飾企業,基本上是以中小企業為主。據其不完全統計,國內年銷售額在10億元人民幣以上的企業,可能還不足50家。雖然目前全球服飾品牌還未對國內企業形成明顯威脅,但提前市場布局的需要,令其仍有必要借上市做大做強。
以近期上市的美邦服飾為例,截至3月末,該公司有2,211家門店,其中直營店311家,占比13%。美邦服飾此前通過A股首次公開發行(IPO)募資近14億元,絕大部分將投向營銷網絡建設項目。
上述分析師也指出,雖然“Zara”、“HM”等全球品牌進入中國已有時日,但與國內企業品牌定位存在的差異,導致白熱化的競爭還沒有真正開始。不過,隨著中資品牌企業的突起,至少在中端消費者層面,二者"短兵相接"或為時不遠。
中國鞋履產銷及運動服飾代理商--百麗國際自去年5月份上市後,一直積極進行收購以擴充業務,上市後已有多次收購行動。其中今年2月份,提出全面收購并私有化香港鞋商--美麗寶,涉資高達16.72億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