縫制機械行業基本面的分析
今年以來,縫制機械行業受多種不利因素疊加的影響出現了行業整體業績下滑,庫存增加等困難。信息發布后經過媒體的渲染,產生了放大效應,導致一些人在行業發展趨勢的判斷上出現了問題,原因在于對行業的基本面的分析缺乏深度。
筆者認為,縫制機械行業雖然遇到了發展中的諸多困難,但是基本面向好的發展趨勢并沒有為此而改變,目前行業還處在成長期,行業發展的基礎比較牢固,在世界縫紉機械市場上的地位無人能夠動搖。導致目前狀況的原因很多,客觀上有人民幣匯率和出口退稅稅率調整、原材料漲價和勞動力成本增加等原因;主觀上有被多年持續增長的市場表象所迷惑,對自去年以來出現的世界性經濟疲軟導致的需求變化,尤其是對國內服裝行業產業調整導致的需求變化估計不足,應對措施不力,多年積累的產業結構不合理,產能過剩的矛盾集中釋放出來,行業在快速運轉中被動地剎車,其消極作用是顯而易見的。
我們應該看到,此次產業調整與以往有所不同,調整不僅是國內外市場變化造成的供求矛盾集中釋放的結果,也是政府多項宏觀調控政策的效力集聚釋放的結果。對于來自兩方面的影響要做分析,如果將行業遇到諸多困難全部歸咎于市場,那么在行業發展趨勢的判斷上就容易出現偏差。為了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政府進行的宏觀調控是保持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舉措,關鍵是對政策密集出臺后企業的承受能力和可能出現的問題估計不足,此次調整中,服裝制造業受到很大的沖擊,城池著火,殃及魚池,為服裝制造業提供設備的縫制機械行業自然也就雪上加霜了。所幸的是,政府有關部門已經高度重視,并在出口退稅政策上開始松動,經營環境有所改變。
面對目前的困難要多一些理性的思考,就是要在正確把握行業基本面的基礎上,在提高自身能力上下功夫。筆者認為,雖然宏觀調控政策有一些松動,但政策走向不會改變,理性的思考后要理智的應對,企業應該在以下幾個方面做好工作:提高四個能力,即未來市場的預測能力,復雜情況的應對能力,資本市場的運作能力和產品開發的創新能力,解決好“五性”,做到一個“一個提高”,即解決好經營的穩健性、服務的有效性、市場的創造性、產品的適用性、渠道的拓展性,提高品牌的影響力。
誰是此輪產業調整的勝出者,答案可能就在這里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