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裝之都建設從“中國制造”到“中國設計”
生意社10月7日訊 北京是一座舉世聞名的歷史文化古城,建設“時裝之都”是經濟發展的需要,是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城市的重要舉措,是推進北京服裝產業結構升級、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必然選擇。更是提升、塑造首都形象、推進國際大都市建設的需要。
幾千年的歲月積淀,構筑了北京獨特魅力的內涵。三十年的改革開放,又為北京服裝產業營造了良好的國際化氛圍,讓北京服裝產業在交流融通的兼收并蓄之中,增強了輻射四方的影響力,孕育出了嶄新的富有生命力的“首都時裝文化”。
在北京市領導的親切關心下,在北京市工業促進局、北京市商務局、北京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及新聞媒體、專家的大力支持下,在各大商場的參與下,北京開展了時裝之都建設品牌系列推動活動,進一步體現出政府大力支持、行業積極推進、舉全力推進北京時裝之都建設。
自主品牌建設全線開花
時裝之都建設取得了實質性進展,體現在:企業規模擴大,產業穩步增長。品牌影響力明顯提升。自主品牌日益成熟壯大,產品營銷能力不斷提升,一批北京自主品牌在女裝、男西服、童裝、內衣和皮衣類產品有較明顯的優勢,在億元以上商場前20位品牌的排名中占有半數左右的席位。
一批有實力的品牌企業通過資源整合,實現了品牌系列發展。目前,“銅牛”、“李寧”等17個服裝品牌榮獲“中國名牌產品”、“北京名牌產品”稱號;雪蓮、順美等42個注冊商標獲“中國馳名商標”、“北京市著名商標”稱號。百年老字號的紅都品牌,是北京品牌中最悠久的品牌,中山裝和旗袍制作技藝獲得了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殊榮。
創意產業成新亮點
北京創意產業逐漸成為行業又一新亮點。設計人才聚集,設計水平不斷提升。目前,北京聚集了一大批設計師隊伍,設計人員上千,200多個服裝設計工作室云集北京。設計師品牌“吉芬”作為中國自主女裝品牌走出國門,進入巴黎時裝周;白領、愛慕、派克蘭帝、依文、順美、雪蓮等品牌在法國的專業展會中亮相,向世界展現了北京服裝品牌設計的新水平。
特別是2008年奧運會成功的舉辦,征服了整個世界,北京更為全球所矚目。我們的品牌企業、院校、設計師等等業界的同仁們都為奧運會成功的舉辦,作出了杰出的貢獻。中國跳水、體操、射擊、乒乓球等4支金牌夢之隊的奧運比賽服,由李寧公司贊助,這四大夢之隊在奧運會上狂攬25金,撐起中國金牌半壁江山!同時李寧公司還贊助了西班牙奧運代表團、瑞典奧運代表團、阿根廷籃球隊、蘇丹田徑隊、美國乒乓球隊等多個國際團隊,李寧公司成為歷屆奧運會中,外國代表團穿著中國品牌裝備最多的一屆奧運會。北京服裝學院充分發揮專業資源優勢,奧運會、殘奧會的制服設計傾注了他們的心血。不僅具有中國特色,體現了中國運動員的精神風貌,還體現了很強的時代感。奧運精神不僅凝聚在奧運獎牌上,也濃縮在了北京服裝學院奧運領獎服裝的設計里。
奧運會成功的舉辦和“時裝之都”規劃的實施,都為北京服裝產業的升級和品牌經營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
這昭示著北京品牌從“中國制造”到“中國設計”的觀念性改變。時裝之都建設需要品牌的支撐,品牌的提升和發展加快推動時裝之都的建設。圍繞時裝之都建設一系列活動逐漸深入,有力地營造了北京的時尚氛圍。今天北京服裝產業在發展戰略、設計研發、品牌建設、產品提升等方面呈現出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