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企冷對歐盟反傾銷日落復審
背景
2005年7月7日,歐委會在歐盟《官方公報》上發布立案公告,決定對來自中國和越南的皮鞋(海關稅則號:6403、640510)開始反傾銷調查,調查期為2004年4月1日至2005年3月31日,選擇巴西作為市場經濟國家替代中國和越南。
2006年10月起,歐盟對從中國進口的皮鞋及童鞋征收為期兩年16.5%的反傾銷稅。
2008年10月4日,歐盟委員會對原產于中國和越南的皮面鞋靴進行反傾銷日落復審立案調查。
本報訊(記者/李曉玲)針對10月4日歐盟委員會宣布“將對中國以及越南產皮鞋的反傾銷措施進行日落復審”的決定,佛山市外經貿局日前專門發出通知鼓勵企業積極應訴。然而,記者昨日從部分鞋企和行業協會獲悉,許多企業對應訴反傾銷并不熱心:大企業認為受影響不大,小企業則無能為力。
今年上半年對歐盟出口皮鞋減少了13.3%
歐盟反傾銷案已經不是佛山鞋業遭遇出口貿易壁壘的新鮮事,去年10月起,歐盟對中國皮鞋征收16.5%的高額反傾銷稅,隨后巴基斯坦、秘魯、委內瑞拉、加拿大等國也相繼對我國鞋類產品采取了反傾銷措施。僅在歐盟鞋類反傾銷一案中,南海區就有29家企業涉案,涉及金額達1796萬美元。
受此影響,佛山鞋業出口去年曾一度陷入低迷。去年經佛山市檢驗檢疫局轄區出口的鞋類數量同比減少了5.9個百分點。而今年上半年的統計數據顯示,在受到歐盟反傾銷案影響的情況下,佛山對歐盟出口皮鞋的數量減少了13.3%。
盡管此次涉及歐盟對華皮面鞋靴反傾銷日落復審的佛山企業影響面還沒有確切掌握,但是佛山市外經貿局政策法規科負責人表示:“肯定有影響,且從2006年皮鞋被征16.5%關稅起,佛山的皮鞋出口就一直受此影響。”
反傾銷導致成本上漲
無論是兩年前被裁征反傾銷稅,還是現在的日落復審,南海區鞋業行業協會林秘書長都沒有聽到企業有什么反應。“南海的鞋業企業一般都是中小企業,不像東莞、惠州的大企業。這邊多是100人左右的小廠,一般是接外單做貼牌生產,再交由貿易公司負責出口,對反傾銷這樣的國際大形勢他們也沒能力關注。”
南海平洲工業園內一家名為南鑫的鞋廠工作人員表示:根本不涉及反傾銷案,不知情也不參與。
然而貼牌企業真的就與反傾銷毫無瓜葛么?一家貿易公司經理告訴記者:“通常反傾銷案貿易公司是不打的,因為一項產品被訴,我們可以轉做其他的產品,或者轉向其他市場。但是一旦無法回避某個市場的時候,貿易公司就會把成本轉嫁到生產廠家去。”
據南海區鞋業行業協會林秘書長介紹,其實這幾年南海本地的中小鞋企內外交困,經營比較困難,其中一項重要的原因就是成本上漲。許多貼牌企業無視反傾銷,殊不知這才是導致成本上漲的關鍵因素。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