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企業“瘦身”度嚴冬
上海電氣(集團)總公司預計今年剝離282家企業、中國紹興黃酒集團剝離氨綸業務、華東科技轉讓飛東照明等股權、上海幾十家國企被明確界定主業范圍……長三角地區出現企業“瘦身潮”。
企業齊“瘦身”
近來,不少長三角企業非常有默契地紛紛“瘦身”。
上海電氣(集團)總公司從之前上百個行業、20多萬名員工縮減到目前的82個行業,11.5萬名員工。該集團總裁黃迪南介紹說,從2004年開始,集團每年剝離100家企業。今年力度更大,預計有282家企業將被剝離,其中主營業務之外的企業占到90%以上。
跟上海電氣一樣做“瘦身運動”的長三角企業不在少數。“2004年紅蜻蜓集團官方網站的介紹是,‘一家集專業制鞋、教育、金融等多元投資的全國無區域性集團’。而如今,網站上已經難覓‘教育’和‘金融’兩個詞。”浙江紅蜻蜓集團工作人員這樣對記者說。
江蘇省的企業也在努力剔除效益不佳的項目。去年7月,華東科技將旗下29.9%的飛東照明股權轉讓給飛東照明的大股東飛利浦。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長三角企業“瘦身陣營”中不乏“大腕”。上海市國資委的工作人員介紹說,上海汽車工業總公司、上海華誼公司、錦江國際有限公司等國有大型企業集團的主業范圍在今年已被公布。
縮短戰線回歸主業
引致長三角企業紛紛“瘦身”的原因是什么?黃迪南解釋說,企業“瘦身”既與宏觀經濟有聯系,也是企業自身發展的需要。黃迪南將其濃縮為八個字:縮短戰線,擴大戰果。
“拳頭收回來,再打出去才有更有力度。”浙江紅蜻蜓集團董事長錢金波也道出了其中緣由。針對之前走過的多元化道路,錢金波坦承,當時集團希望抓住新的機會,在教育、銀行、房地產開發等產業進行嘗試。從別的行業賺錢投入主業發展,似乎是可行的,但多元化之后肯定會分心,就紅蜻蜓集團而言,無法將他們同時做好,所以必須回歸到主業。
異企同“瘦”是巧合還是必然?清華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寧向東教授認為,眾多企業當下選擇“瘦身”,一方面是國際經濟走勢和國內宏觀調控在起推動作用,另一方面也是企業自身發展的一個需要。現在是全球化時代,中國市場競爭也較充分,企業走多元化道路,很難保證每個行業都做得很好。
“瘦身強體”才能度“嚴冬”
據了解,今年上半年,全國已經有超過6萬家中小企業破產。在更為廣闊的國際范圍內,華爾街金融危機也已開始影響實體經濟。在這樣的宏觀經濟形勢下,企業為了更好地生存,在“瘦身”的同時更是加強了“健體”。“現在,我們將重點放在發展電站、輸配電、重工、電梯等核心產業和重點產業,積極培育新能源等新興產業。”黃迪南說,去年,上海電氣(集團)總公司在主業上投入資金50.3億元。比如風力發電,前兩三年,投資總額為8000萬,今年翻倍投入達2.2億,預計明年將有跨越式提高,投資額將是今年幾倍。
而浙江的紅蜻蜓集團近年來聚焦主業,2007年開始,紅蜻蜓投入2億元進行運動皮鞋研發生產基地的建設。同年9月,紅蜻蜓集團第一雙運動皮鞋誕生,這也是中國的第一雙運動皮鞋。今年3月開始,紅蜻蜓集團在永嘉鞋業、上海鞋業、重慶鞋業、廣東鞋業等生產基地開始使用無毒水性膠制鞋。2007年紅蜻蜓集團銷售額達25億元左右,同比增長超過20%,利潤率也達10%。“目前,長三角企業正在‘瘦身強體度嚴冬’。”寧向東認為這一“瘦身強體”的浪潮將會在全國范圍內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