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服裝業:“冬日”里遇到價值創新者
這個夏天,當為梳理30年產業發展而奔走在廣東、山東、江蘇等地時,切身感到一股寒意不斷襲來,倒閉、虧損似乎成了行業的主題詞,然而我們也發現,很多品牌仍在這個“冬天”,按照自己的節奏翩翩起舞。
2008,他們為中國服裝業帶來了什么?
行業分化,漸漸開始了
“現在我們的單子,做不過來。”9月8日,波司登老總高德康說?!?nbsp;
而在第二天發現,安徽服裝商會的網站上,發布了《關于波司登尋求與安徽省服裝加工企業合作的函》?!?nbsp;
該函稱:波司登需要在安徽省內尋求規模服裝加工合作,并著重指出:波司登的訂單,一般一張訂單在5萬件以上,且工繳費比國內羽絨服品牌加工費高3—5元/件?!?nbsp;
“越南的很多單子,都轉移到我們這里了。”高德康說?!?nbsp;
顯然,近來越南發生的通貨膨脹,不僅會延緩中國企業的轉移,也已使很多定單發生了回流并向品牌企業集中?!?nbsp;
的確,此時的波司登讓很多國內企業感到羨慕,尤其是那些正面臨“生死劫”的企業們?!?nbsp;
“企業少了,廠房空了。”虎門一位服裝老板說?!?nbsp;
而服裝工廠的倒閉,已傳導到了上游,“從去年開始,生意逐漸淡了下來,富民布料城港商也少了很多。”富民布料城16棟06A的洪云妹說?! ?
在下游,虎門大瑩服裝城、黃河服裝城相繼上演“關門秀”,以此抵制他們認為的高額商鋪租金?!?nbsp;
“目前影響出口的因素,我認為主要有‘三率兩費’。”一直從事出口的美爾雅董事長楊聞孫說,所謂“三率”,即匯率、利率和出口退稅率,而“兩費”,是指勞動力成本和生產要素成本,他認為這兩個費用的增長,正擠壓著利潤空間?! ?
怎么辦?
企業也在想辦法,但結果并不理想。
“我們不是不想升級,就像上樓梯,我不能從最下面一步走到最上面。”東莞寮步鎮一家鞋廠老板說?!?nbsp;
轉移也是條出路,5月24日廣東出臺《關于推進產業轉移和勞動力轉移的決定》,對推動轉移提出了具體措施?!?nbsp;
但很多企業,并不認同馬上就轉移至內地的做法,“當地沒有相關的配套,即使政策優惠,但最后生產成本很可能比這還要高。”廣州秦意服飾董事長高山說。
面對國外轉移,仿佛現在也不是時候,“越南工資增長幅度較快,2006年工資還在50到60美金,現在到了100多美元,并且三天兩頭罷工鬧著提工資。”青島即發集團總經理楊瑋東說?! ?
即發2006年在越南建廠,但現在“包括樣品制作,打版制作,面料輔料等,也大多需要從國內運過去。”楊瑋東說?! ?
在這種情況下,“這次倒閉潮至少要持續到2010年,東莞中小企業會淘汰2/3。”東莞一家毛織企業老板王勝林推測說?!?nbsp;
倒閉、虧損,仿佛一夜間成了行業主題詞,“大部分企業處于微利或虧損邊緣,”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副會長曹新宇也這樣認為:“這種態勢,正呈現出逐步擴大態勢。”
事實也正在驗證曹新宇的說法,紡織服裝上市公司成為重災區?!?nbsp;
根據上市公司最近發布的中期業績修正報告,主營服裝、面料、印染的眾和股份,預計凈利潤比上年同期增長小于50%;ST邁亞將上半年盈利狀況從預期虧損4000萬元增加到5500萬元……
但是,并非所有的上市公司效益都在下滑?!?nbsp;
根據國信證券研究報告表明,美邦、七匹狼和報喜鳥利潤繼續高速增長,其中美邦中報凈利潤同比增長472%,七匹狼中報凈利潤同比也達到190%?!?nbsp;
更讓人注意的是,這些品牌都是以國內市場為主的公司。
其實,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08年1—5月全國大型商場服裝零售量同比增長12.55%,零售額同比增長20.9%?!?nbsp;
這為國內品牌,提供了市場動力?!?nbsp;
“國內服裝市場還有很大的空間。”東莞市松鷹副總經理胡長水說,“許多小企業倒閉后,訂單會轉移到品牌企業來。”
其實,這已在波司登得到了驗證?!?nbsp;
目前,“20%的大中型企業,擁有先進的技術、品牌優勢,牢牢占據了80%的市場份額。”安信證券紡織服裝行業分析師趙梅玲說,那些技術水平較低、嚴重依賴出口的紡織服裝企業,處境則越來越難?!?nbsp;
“中國服裝業將出現兩極分化的格局,”有專家說,這為“巨星”的誕生提供了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