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企洗牌給成都爭奪歐美訂單帶來機遇
女鞋之都國際采購節14日開幕,各路專家在高峰論壇上為成都鞋業支招
“現在正是成都鞋業發展最好的時機,各制鞋企業應該抓住這個機會,脫穎而出。”盡管成都制鞋業正面臨一系列復雜局面,不過,參加“2008中國女鞋之都第三屆國際采購節高峰論壇”的專家們卻認為此時正是成都鞋業崛起的大好時機,并為鞋企支招,爭奪歐美鞋業訂單。
14日上午,為期3天的“2008中國女鞋之都國際采購節”在武侯工業園開幕。據采購節組委會介紹,本次采購節吸引了來自意大利、美國、英國、俄羅斯等10多個國家的50余家國際采購商公司參加,成都鞋業共有110家工廠參展,是歷屆中國女鞋之都采購節參展數量、參展規模最大的一次盛會。
一對一洽談
引來10余超級買家團
本次采購節成功與全球最大的檢驗服務網絡之一的INTERTEK天祥集團合作,雙方首次推出“一對一貿易配對洽談會”,來自英國、美國等歐美國家的10家全球鞋業采購商巨頭蒞臨國際采購節,與本土實力鞋廠“一對一”貿易洽談。這也是面向全球市場的國際鞋業采購商首次集體下單成都。據悉,根據雙方前期的意向,10余個超級買家團已經和成都數十家工廠達成了初步意向,接下來雙方還將就具體的合作細節進行深度交流。
危機中
凸顯成都鞋業優勢
女鞋之都第三屆國際采購節高峰論壇上,中國皮革協會副理事長李玉中透露,受原材料成本上升,尤其是國際金融局勢動蕩不安等因素影響,東莞、溫州、泉州等地的鞋類企業都有所反映,不少制鞋的配套企業、租用廠房的小企業倒閉,如果這種形勢持續到年底,將可能有一批中等規模的企業面臨倒閉,可謂危機四伏。
危機同樣波及到成都鞋企。“我們倒閉了10%左右的中小企業。”中國女鞋產業運營中心是成都制鞋產業的運營機構,中心主任彭軍分析,整個行業都在經受考驗,但相比于沿海企業來說,成都制鞋業未受根本沖擊,“我們有自己的優勢。”成都鞋業在“洗牌”中,有著不可比擬的優勢:豐富、價格低廉的原料和勞動力資源,大批技術熟練的制鞋工匠,以完成皮鞋生產中必不可少的手工操作環節……
鞋企洗牌
給成都爭奪歐美訂單帶來機遇
“經濟波動對制鞋業是一次大洗牌,是挑戰,更是機遇。”中國皮革協會副理事長李玉中表示,雖然目前鞋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但不容置疑的是國內和國際鞋業市場依然是一個需求旺盛的市場。中國鞋業具有強大的產能和競爭力,美、歐、日等主要市場很難在短時間內尋找其他進口渠道,將巨大的訂單轉移到其他國家,中國仍將占據大的市場。據全球貿易統計的數據估算,越南、巴西、印尼、印度等制鞋國目前的出口量分別約為5億雙、1.6億雙、1.5億雙和1億雙,顯而易見,短期內很難承接中國年產約104億雙的產量。
全球最大的檢驗服務網絡之一的INTERTEK天祥集團高級經理古恒麗更是直言,一方面是巨大的市場,另一方面是我國沿海制鞋企業的“洗牌”,此時正是成都鞋業崛起、搶奪國際市場的最佳時機。“成都鞋業在今后的發展中,依靠自己的勞動力資源、手工操作環節特別注意歐美國家對鞋類產品安全性要求及綠色壁壘,相信一定能爭取到更多的歐美訂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