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改革開放:鼓點激蕩30年
2008年是我國改革開放的第30年,這一年將是我國服裝行業里程碑式的一年,在這不平凡的一年中,我們在思考未來發展之路。
歷史是延續的,遵從著無形的自然規律和發展脈絡,那么我們不妨沿著這改革開放30年的道路重新回顧一下服裝業的過去,從中尋找一些發展規律的蛛絲馬跡,整理一下歷史流經的發展線條,或許能夠為未來撥云見日。
改革開放30年,我國服裝行業演繹了生動精彩的變革故事,見證了國家的發展、歷史的變遷。這30年中,我國服裝總產量增加了53倍,出口金額提高了163倍,排除匯率因素提高了721倍,人均纖維消費量增長了5倍,為增加外匯儲備、拉動內需和解決就業做出了巨大貢獻。
然而,從何時我國成為了世界服裝第一生產大國和出口大國?從何時我國的服裝主產區從“廣大上青天”變成了“江浙廣閩山”?從何時中國時裝登上了巴黎時尚T臺?從何時中國服裝消費市場成為了全球服裝品牌的聚焦對象……
1978-1987:三羊開泰,萬物復蘇
改革開放之風吹醒了神州大地,我國服裝行業率先從“灰黑藍綠白”的單調色彩中跳了出來,有生有色地發展開來。剛剛解除了思想枷鎖的人們迫不及待地尋找能表達自我的服裝,為行業起步創造了條件。
這10年是我國服裝業走上快速發展軌道的預備期,盡管還處于計劃經濟體制,但國家在經濟政策、市場環境、資源配置等方面都為向市場經濟過渡做了準備。1984年中共十二屆三中全會上,確立了“社會主義有計劃商品經濟”目標。1984年紡織工業部提出發展紡織服裝、裝飾用紡織品和產業用紡織品三大支柱產品,同年中國服裝工業總公司成立,開始對行業進行專門管理。
穩健上升的產量
這個時期限于資源匱乏、技術落后等原因,我國服裝產量無法實現快速增長,增長了2.5倍(見表一)。這并不是一個十分醒目的數字,但是為未來發展打下了伏筆。
表一:1978——1982年中國服裝業生產情況表 | ||||||||||
年份 | 1978年 | 1979年 | 1980年 | 1981年 | 1982年 | 1983年 | 1984年 | 1985年 | 1986年 | 1987年 |
產量 (億件) | 9.51 | 10.61 | 12.43 | 14.73 | 16.33 | 15.49 | 15.67 | 16.13 | 16.27 | 22.6 |
同比(%) | 9.75 | 11.57 | 17.53 | 18.5 | 10.86 | -5.14 | 1.16 | 2.94 | 0.87 | 38.91 |
快步發展的出口
80年代初期,我國紡織業重點發展“兩紗兩布”,紡織出口主要是紗、布等紡織初級產品,服裝出口處于逐步積累預熱中。但10年間,服裝出口金額按美元計算提高了5.3倍,增長速度高于紡織品的3.36倍,1978年,服裝出口僅占紡織品服裝出口總額的29.13%,1987年比重擴大到39.3%(見表二)。
表二:1978——1982年中國服裝業出口情況表 | ||||||||||
年份 | 1978年 | 1979年 | 1980年 | 1981年 | 1982年 | 1983年 | 1984年 | 1985年 | 1986年 | 1987年 |
出口金額 (億美元) | 7.08 | 10.59 | 16.53 | 18.64 | 19.49 | 20.6 | 26.53 | 20.5 | 29.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