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都思變 鞋類專業市場夢將圓
晉江大橋帶來的交通便利,有利于中國鞋都沖破牢籠
重新布局的鞋都基建已開始改變
中國鞋都外的雕塑
老姜大汗淋漓地跑了進來,來不及喝上一口水,派單的女孩又遞給他一張送往惠安惠南工業區的送貨單。“今年送貨業務越來越多了,我都有些忙不過來。”老姜擦著汗水向記者打聽晉江大橋的通車日期,說以后去惠安就不用繞道池店了。
老姜樸實的話,其實暗含著陳埭鎮的轉型瓶頸———交通。有著福建工業第一鎮榮譽的陳埭,在過去幾年,由于土地空間有限,面臨一大批企業外遷之痛,當地政府痛定思痛決定發展專業市場,但擁擠的交通成為一大障礙。
如今,晉江大橋開通在即,原本地處偏遠的陳埭,一下子成為泉州、晉江、石獅三市交界的交通要道。中國鞋都如虎添翼,未來繁榮的專業市場已可期待。
現狀:企業外遷政府思變
土地有限,企業紛紛外遷;出口萎縮,制造業繁榮不再。工業重鎮陳埭面臨轉型之困
工業重鎮榮耀漸去
晉江市五里工業園區,推土機來往不停地忙碌著。68歲的老人丁建通,361°董事局主席,隔一段時間就會到這里看看,因為未來的361°科技工業園工地就在這里。這幾年,361°在陳埭江頭占地僅50多畝的老廠,已難以應付市場的迅猛需求。
和361°一樣,許多來自陳埭的鞋企計劃在五里工業園區辦新廠房。而另一些大企業如安踏、特步、新協志等早就遷移到池店、清濛,還有一些去了惠安惠南工業區,以及更遠的外地。
由于土地空間有限,100多家大小企業相繼搬出陳埭,一度讓鎮政府感到迷惘和著急。不過現在鎮領導看法轉變了,不再談“遷”色變。“老板們發展需要土地空間,我們無法提供,就不能一味圍堵。這可是人家的生路啊!”陳埭鎮黨委副書記李德銘說。
發達的運動鞋產業鏈,遍布全鎮各個角落的3000多家鞋廠,200多億元的工業產值,使過去幾年陳埭一直保持著一項榮譽:福建工業第一鎮。不過現在談到產業,陳埭鎮領導似乎更愿意提及專業市場。位于高坑村的陳埭第二工業園區規劃已久,如今已讓位給泉州晉江濱江中央商務區。對于這樣的轉變,李德銘并不失望,反而多了份期待。他說,晉江大橋開通后,陳埭作為泉州灣濱海新區的藍圖已經清晰可見,不可能只將經濟中心放在工業了,專業市場才是陳埭的未來。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