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企業或將在年底“潰堤”行業利潤直線下降
“今年春節,我在紐約第七大道的猶太裔成衣工人的銅像前久久佇立,看著冬天最大的雪落在他的肩頭,我拍下了這張照片,心里想:紡織企業的冬天真正來了!”身為揚州嘉迪集團董事長的蔣霞萍稱,自己偶然的抓拍卻寓意著該行業的拐點。
“如果說,今年春紡企的冬天就已來臨,那么今年底將是痛徹心扉的寒冬到來。”業內人士認為,人民幣升值、勞動力成本提高、貸款壓縮已經使微利的紡織行業大病纏身,而隨著金融危機的全面爆發,紡織企業或將在年底“潰堤”。
案例
“供應商接二連三上門討債”
年生產針織服裝360萬件的嘉迪集團裁員三分之二,“我們附近一家500多人的工廠裁員408名,裁員、負債,這些都不再是什么稀奇事了。”嘉迪集團董事長蔣霞迪表示,“目前,銀行的貸款沒有還,供應商接二連三上門討債,可美國采購商拖欠的2000多萬美元貨款卻沒有著落。”
行業利潤直線下降
從2007年開始,蔣霞萍就明顯感覺到服裝加工行業利潤趨微。她告訴記者,一件出口價格20美元的成衣成本構成大致為:面料8美元、輔料2.5美元、做工5美元、運費2美元,再加上出口商10%的利潤,“我剛進入紡織行業時,利潤最高能達到40%。”
不僅如此,訂單也嚴重不足。“以前接不完的訂單,”蔣霞萍說,“而有一段時間,一個訂單都沒有,即使來了訂單,也不敢提價,更不敢接訂單。”
從次貸危機的爆發開始,美國進口商在價格上非常敏感,采取了史無前例的采購從緊策略。不但舊款產品免談加價,新款產品也是提價甚難。
“次貸危機已經造成了紡織企業的恐慌,而金融危機的爆發則全面加深了這種恐慌。”業內人士認為,在這種恐慌之下,中小型出口企業面臨生存困難,而在銀行貸款、供應商貨款到期的年底,困難將愈加嚴峻。
工人工資大幅提升
以前完成一件成衣制造的工人的工資如果是5美元,現在則提到了8美元。“如果說以前的優勢是廉價的勞動力成本,現在這種優勢已經消失殆盡。”“養不起”全職的勞動工人,蔣霞萍只能把部分訂單下發給個別小加工廠。
據了解,目前部分工業園區活躍著一群專業的紡織工人“游擊隊”,一聽說哪個企業有訂單,就被工頭帶往工廠進行短期工作,完工后他們就恢復賦閑狀態。
與生物鏈一樣,20多年的服裝產業集群的發展,一家企業的命運關系著數十家上下游工廠的生存。“一家服裝企業聯系著88家工廠,只要其中一個環節出問題,上下游全部要出問題。”牽一發而動全身。而這,似乎也解釋了紡織行業成批關門或停產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