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新生品牌進軍北京市場缺乏磨合意識
很多新興服裝品牌的代理商進入北京大型商場銷售時,都顯得相當吃力,不少代理商還慘遭淘汰的結局,一些代理商掉轉方向選擇了開專賣店等銷售模式,但高昂的營銷成本讓他們幾乎處在“零利潤”的邊緣。為了解開服裝品牌入駐北京商場的困惑,記者采訪了北京翠微商廈牡丹園店采購經理李娜。
新生品牌缺乏磨合意識
“翠微偏愛一些成熟的知名品牌是一個事實,因為他們的質量、款式、流行趨勢更符合市場要求,銷量更順暢,但也不排除會物色、培育一些具備良好市場前景的新生品牌。”北京翠微商廈牡丹園店采購經理李娜對記者說,“在選擇服裝行業新品牌上,首先考慮的是產品質量,其次是品牌風格。”
李娜告訴記者,很多的服裝企業或者代理商在與商場的部門經理協商時,往往太急功近利,在與商場的溝通中往往追求一次性效果,沒有耐心與商場進行充分交流,部門經理不熟悉和了解企業的產品,新品牌自然也就很難進駐商場。因此,準備進駐商場的新生品牌必須與商場多接觸、多交流、多磨合,讓商廈各部門經理對企業的產品有一個全面的、多方位的、立體化的感知。
與此同時,新進品牌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商場在選擇品牌時,其啟動過程有個歷時長的問題。首先要將新的品牌備案,然后與原有的品牌一起進行考察、分析、對比,如果確實可行,再在商品調整時加以考慮。而此時,許多品牌往往焦慮不安,紛紛猜疑,有的品牌因為底氣不足自愿退出競爭篩選。
淘汰出局不因關系疏密
“在采購的過程中,我們常常聽到一些企業抱怨,北京市場難做,是因為不懂得如何融合‘關系學說’。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認識。”翠微商廈牡丹園店采購經理李娜對“關系論”很不以為然,“我們建立起來的一整套完善的淘汰機制,完全是市場經濟自由競爭的結果,這里面不存在絲毫的人為關系。”
她解釋說,商場在追求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最大化的今天,任何廠家或代理商都不可能憑借某種所謂的“關系”,單憑微薄的銷售數額長期盤踞著店面的有利位置,翠微商廈采取的是末位淘汰制,服裝品牌的調整是經常的事。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