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外鞋業巨頭把脈成都制鞋業發展
機會是成都的,也是世界的。14日,2008中國女鞋之都國際采購節在成都拉開大幕,來自意大利、美國等10多個國家的國際采購商和成都100多家制鞋企業共同把脈全球制鞋業發展。在世界鞋業(成都)論壇上,與會代表發出共同的感慨:成都制鞋業要抓住難得的機會。
世界機會
成都高端鞋業市場才起步
近幾年來,越來越多的國內外高端百貨品牌大舉進軍成都零售市場,其中不乏國內外高端鞋業品牌。“除了高端鞋業相對高的利潤外,成都的發展空間是商業巨頭關注這個市場的最直接動因。”成都摩爾百盛總經理黃志強認為,成都高端鞋品消費群正逐漸走向個性化需求。“從一定程度上而言,成都高端鞋業市場才開始起步”。正是看好這個市場,意大利鞋業制造商協會副主席弗朗科·巴林率隊來到成都,中國第一個意大利名鞋館也隨之落戶武侯區。利用這個展示品牌的窗口,意大利鞋企要讓名鞋實現“成都造”,降低成本,直接進入成都市場。
“最近一年,我們要通過完善渠道,和中國商家建立廣泛的合作關系。”巴林說,他會讓更多世界名牌鞋企到成都投資設廠尋求合作伙伴。
成都機會全球產業轉移拉開大幕
勞動力成本增加、人民幣升值、原材料上漲、歐美提高安全生產標準……今年上半年,作為“世界鞋廠”的珠三角地區,大批制鞋企業倒閉。
“洗牌并不可怕。”天祥集團的古恒麗表示,倒閉的是一些做低端產品的中小企業,而成都制鞋業以做中高端女鞋為主,如果成都抓住這次機會,會分得部分珠三角的出口訂單。
制鞋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在全國從事制鞋的450萬工人中,有150萬就是四川工匠。“成都的優勢是人力資源成本優勢”,成都市經委副主任雷鳴驚表示,成都鞋業有著100多年制鞋歷史,培育了豐富的技術人才,其中又有相當部分人員在沿海經歷過比較先進的技術培訓和生產實踐。可以說,成都制鞋業的人才優勢在全國都是領先的。
“機會還來自成都對歐美市場不熟悉。”古恒麗認為,成都鞋業此前多數產品是針對俄羅斯市場,但中國制鞋業最主要的出口市場卻在歐美。和去年同期相比,盡管包括成都在內的全國制鞋業出口總額下降了15.8%,但出口到歐美市場的中國鞋類產品的單價都上漲。經過“洗牌”后的成都鞋企,有望全面打開歐美市場。
抓住機會成都還要學習規則
成都鞋業的機會來了,如何才能抓住?
“最急迫的任務是全面了解歐美對鞋類產品安全性要求。”古恒麗表示,目前歐美國家對鞋品的物理安全性、產品有害物質控制都有嚴格標準。“成都鞋企要學會按規則做生意。”巴林也表示,今年歐盟延長對華反傾銷政策與中國產品使用的材料安全性等方面有關,因此要重視這方面的問題。成都制鞋業擴大出口,要加緊學習規則;承接更多歐美制鞋業的轉移,成都還得學會保護知識產權和品牌。這是與會代表的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