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四百余鞋企俄羅斯遭“悶棍”
北京時間9月11日晚,俄羅斯官方以打擊“灰色清關”為由,對莫斯科的阿斯泰(ACT)市場進行突擊檢查,查封了華商在倉庫里的鞋、服裝、襪子等日用品,貨物價值大約21億美元。昨天下午,記者聯系上了俄羅斯浙江華僑華人聯合會會長虞安林。虞安林說,在阿斯泰市場做生意的華商幾乎每個人都有損失,其中溫州有400余家牽涉其中,涉及金額價值約10億美元。
溫商遭遇一記“悶棍”
10月16日下午2時10分,市區萬和豪生大酒店四樓豪生廳,一場主題為“溫州市鞋革行業應對俄羅斯阿斯泰市場查封事件商討會”的會議,足足來了200多人。俄羅斯查封事件無疑是他們交談的內容。“這好比挨了一記悶棍,我們出口的鞋也是交了稅才進去的。”甌海一鞋企負責人說,這次在俄羅斯被查封的鞋價值達400多萬元,損失非常大。
阿斯泰市場是俄羅斯最大的日用品批發市場,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這里就成了中國商人的淘金寶地,也匯聚了大量的溫州鞋經銷商。這次俄羅斯查扣事件涉及國內2000多家企業,涉及浙江、江蘇、福建、山東、四川等省,是有史以來被查封金額最大的一次。
有業內人士表示,涉及溫州的400余家鞋革企業,大部分是規模較小的鞋廠,一旦事件朝不利方向發展,一些規模較小的鞋廠可能會因此遭受重創,甚至會因資金鏈斷裂而倒閉。
我市一鞋企負責人說,現在他們遇到最大的難題就是手續問題。俄方不僅要求有正規的通關手續,還要求必須有與阿斯泰市場倉庫的租賃合同,在當地注冊成立一家公司,聘請俄羅斯人出任會計師、會計等手續。這對從小生意開始一點點做大的溫商來說,難度非常大。
有關部門積極奔走
事件發生后,市政府和外經貿部門非常重視。副市長陳宏峰帶隊,與市外經貿局和市鞋革行業協會相關人員趕往北京,專題向商務部匯報。
9月23日,由商務部牽頭,召集浙江、四川、福建、山東和江蘇等省有關外經貿部門、協會和部分相關企業專程到溫,舉行商務部對俄出口企業座談會,重點議題就是討論這次中國貨遭俄羅斯查封的應對事宜。
一名在俄羅斯經商的溫商說,查封事件發生的當天,中國駐俄大使館就采取了緊急行動,向俄羅斯提出了交涉,而且商務部也派人專程趕到了俄羅斯,與俄方協商這一事件的解決方案。“接下來還要就舉行談判,我們相信在政府部門的幫助下,總是能把損失降至最低吧。”
從2007年4月1日起,俄羅斯政府開始陸續頒布了一系列新政,包括禁止外國人在露天市場從事零售經營,嚴重沖擊了當地的數萬華商。但由于在俄羅斯國內對這項政策也有不小的爭議,因此具體措施一直遲遲未能執行。
此次對溫州鞋革行業,無疑是一次“寒冬”。記者采訪了多家遭受損失的鞋企,盡管查封事件走勢仍不明朗,但大多數人并不打算就此放棄俄羅斯市場。在俄羅斯打拼多年的王先生說,放棄是不可能的,以后可以通過規范市場運作來徹底解決后顧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