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總署:中國08年1至7月工業縫紉機出口量同比增長2.1%
08年1至7月,中國出口工業縫紉機165.5萬臺,價值3.7億美元,同比增長2.1%和0.5%。其中,以一般貿易方式出口為主,加工貿易出口下降。
海關總署10月13日消息,海關統計數據顯示,08年1至7月,中國出口工業縫紉機165.5萬臺,價值3.7億美元,比07年同期(下同)增長2.1%和0.5%。其中7月份當月出口25.3萬臺,價值0.55億美元,分別下降15.3%和21.1%。其出口主要特點有:
一、以一般貿易方式出口為主,加工貿易出口下降。前7個月,中國以一般貿易方式出口工業縫紉機126.2萬臺,增長5.1%,占同期中國工業縫紉機出口總量的76.2%;以加工貿易方式出口36.5萬臺,下降7.3%,占22%。
二、東盟、巴西和印度為主要出口市場。前7個月,中國對東盟和巴西出口工業縫紉機35.1萬臺和21.4萬臺,分別增長7.8%和57.6%,兩者合計占同期中國工業縫紉機出口總量的34.1%。此外,對印度出口9.3萬臺,下降18.4%,占5.6%。
三、私營企業出口快速增長,外商投資企業出口微降。前7個月,私營企業出口工業縫紉機64.7萬臺,增長22.8%,占同期中國工業縫紉機出口總量的39.1%。同期,外商投資企業出口60.2萬臺,下降0.9%,占36.4%。
四、浙江省出口占據半壁江山。前7個月,浙江省企業出口工業縫紉機85.6萬臺,增長1.6%,占同期全國工業縫紉機出口總量的51.7%;此外,上海市、陜西省和廣東省企業分別出口29.2萬臺、16.6萬臺和11.8萬臺,分別下降2.5%、0.5%和22%,三者出口量合計占34.8%。
五、非自動工業縫紉機出口量價齊跌。前7個月,中國出口非自動工業縫紉機97.1萬臺,下降5.6%,占同期中國工業縫紉機出口總量的58.6%,出口均價196.7美元/臺,下降11.3%;同期,自動工業縫紉機出口68.5萬臺,增長15.3%,占41.4%,出口均價264.5美元/臺,上漲10.5%。
當前在生產成本增加、下游紡織行業低迷等因素的困擾下,中國工業縫紉機行業發展面臨著以下幾個方面的困境:
一、成本持續走高。工業縫紉機制造業屬于勞動密集型行業,低成本、低利潤、高銷量一直是中國工業縫紉機產業發展的特點。但隨著鋼材等原材料價格上漲、人民幣升值、出口退稅率下調以及勞動力成本提高等一系列不利因素的出現,行業生產及出口成本激增,企業利潤嚴重受壓。以中捷股份(002021,股吧)為例,該公司發布的08年半年報顯示,受人民幣升值和出口退稅率下降等因素影響,公司上半年凈利潤下降61.2%。
二、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足。長期以來,中國工業縫紉機行業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企業自主創新不足,大部分產品仍處于中低端水平。據海關統計,08年前7個月中國工業縫紉機出口均價225美元/臺,而同期進口均價則達2352美元/臺,進出口價格差距懸殊。這表明中國工業縫紉機行業在產品結構、技術含量和附加值等方面與世界先進水平還有較大差距。
三、盲目投資導致產能過剩。近期,中國紡織服裝行業的持續低迷以及中小服裝企業的頻頻關閉,導致中國縫紉機市場需求急劇萎縮;目前中國工業縫紉機出口市場主要集中在東南亞、南美等發展中國家或地區,當地的縫紉機制造企業也正加入到爭奪市場的行列中,市場需求逐漸趨于飽和。與此同時,中國工業縫紉機行業多年來實行規模擴張性發展戰略,大規模的快速擴張和低水平重復建設造成行業整體產能嚴重過剩。
為此建議:引導企業進一步調整工業縫紉機產品結構,加大對自主創新產品的研發力度,提高產品附加值,并通過并購或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加速產業結構升級;同時,密切跟蹤國際、國內市場需求信息,及時調整生產和出口策略,拓展市場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