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發染整倒閉 成衣加工業遭遇寒冬?
聽說聯發倒閉了,老板跑路了,心里有些震驚,有些遺憾,還有一些必然的感覺。
聯發在珠三角算是一家老牌的優勢成衣染色企業了,而且一直以來聯發的財務狀況都不錯,訂單也穩定,怎么說倒閉就倒閉了呢?還是多少會讓人覺得有些莫名的蹊蹺與不一般的非正常,也給國內日益艱難的加工業界平添了一分凄涼。
擁有四百多名員工的聯發染整有限公司,位于惠州市博羅縣石灣鎮中崗管理區。由港商投資一千七百萬人民幣于一九九二年建成,當時是石灣鎮中崗管理區的首批港資企業。
由于聯發提供的成衣染色業務和特種成衣染色業務,如:扎染、吊染、碧紋染、酸洗等,在珠三角業界都具有一定的技術領先地位,所以投產后生意特別紅火,公司不得不先后增資一千多萬擴建廠房和增購設備。
相對來說,一間純粹的成衣染整企業能有如此的規模,整個成衣染整業界也是少有的。雖然大但卻不閑,聯發在整個九十年代都保持著高利潤率,一年四季貨源不斷,從來生產期都是排得滿滿的。
加上在九十年代,民工在珠三角相當難找到一份工作,許多剛畢業的大學畢業生走投無路時都去工地上搞建筑了。而聯發廠的生活條件也相當不錯,所以工人的流失率相當小,這樣又滿足了企業對熟練工人的依賴。
這些工人,不少從開廠就在這里打工,直到聯發廠倒閉他們才依依不舍地回老家去了。但他們都已從當初十來歲的青春小伙,轉眼就變成今天面容略顯蒼老的中年漢子了。雖然染廠的工作不算累,但長期加班加點,加上經常要接觸一些有害化學品,所以他們都會比常人略顯蒼老一些。
話扯遠點兒,我們在譴責工廠如何如何的昧著良心壓榨民工的血汗時,但是又不得不去面對另一個更加嚴峻的問題,要是沒有這些黑心工廠,那么這些來自貧困地區的小小少年民工們又將何以生存呢?所以蘭亭總認為這不是一個工廠的問題,而是一個國家、一個政府、一個社會的問題。
聯發就是一個曲型的例子,雖然聯發的生產過程中經常要接觸一些有害化學品,加上加班加點更讓這些民工明顯比同齡人蒼老不少。但是十幾年來,聯發卻為四百多民工們提供了一份穩定的收入與生活保障,直到它破產為止。
聯發有很多做得不好的地方,但這是因為我們的政府與社會缺乏有效的監督與合理的法律機制去制約,相反聯發所做的一切卻是符合我們政府所頒布的法律程序的,那么這說明究竟是誰的過失呢?
聯發的老工友給我講了一個真實的故事,九二年聯發在建廠房的時候,就有個大學生在這里做建筑工人。等到廠房建好后,這個大學生就直接找到老板說想進廠打工,老板一聽說他是大學生,也就同意了。這個大學生倒也沒讓老板失望,憑著自己的努力與好學,幾年時間就在廠里爬升到染色師傅的位置上了,現在已跳槽到別的染廠拿著上萬月薪。
若說是各取所需吧,好像又是刻意在逃避道德、責任與良知。但就在這樣一個特定的環境里,整個九十年代都是聯發大賺特賺的好日子。直到二零零七年,也都還保持著一定的利潤,且貨源充足。由于廠里都是老工人,所以四周都在鬧民工荒時,聯發的工人流失率還是相當低。
就是這樣一間具有如此多優勢的企業竟然也捱不過去了,正式宣告死亡了,讓人覺得有些不正常的同時也無不嘆其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