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經營模式現實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國服裝在經營模式上已經出現了“百家爭鳴”的競爭格局,這里匯總了各類服裝經營模式現實存在的問題,望能和業界人士共同探討服裝未來的快速發展之路。
中國一直是世界服裝的主要生產基地,服裝行業一直也是中國最成熟的行業,因而無論是服裝制造業還是服裝零售業都在成熟中不斷突破原有的經營模式,尋找新的發展方向。
目前,我國服裝在經營模式上已經出現了“百家爭鳴”的競爭格局,這里匯總了各類服裝經營模式現實存在的問題,望能和業界人士共同探討服裝未來的快速發展之路。
太過盲目地與海外合作
一些國內的經營者缺少對品牌規劃、研發,甚至品牌未來發展的思索,國外經營者又對本地市場不夠了解,雙方在對待品牌經營上產生很大的沖突。在利益分配上,作為代理伙伴,國內的企業希望獲得更多的利益,而國外的很多企業對于利益的衡量并不單純體現在金錢價值上。
與國際品牌接上招的少
隨著中國服裝服飾產品的品牌化發展,越來越多的國際流行與時尚信息更加快速地流向中國消費者心中,形成了以國際服飾品牌為引導,中國服飾品牌企業銷售為龍頭的市場消費導向。中檔商場基本上是國產和進口服裝品牌各占半壁江山,高檔商場則幾乎是外來品牌的天下,能夠與這些大品牌接上幾招的國產品牌實在是稀有。
在游戲中玩速成品牌
大大小小的服裝品牌因為速成,既沒有與眾不同的質量上乘的產品,也沒有有別于競爭對手的盈利模式,掉入了過度造名的陷阱,所以很快便消聲匿跡了。僅是利用巨額的資金進行熱炒,玩的是燒錢游戲,是用錢在最短的時間內攫取了大量眼球,是用錢壘起來的知名品牌。
克隆品牌害了將來
外國的名牌向中國市場大舉進攻,使消費導向成了“外國的月亮比中國圓”。國內品牌要生存,不少企業走了“克隆品牌”之路。由此,中國服裝品牌四大“克隆”流派開始顯現:京派、海派、粵派、漢派。京派以“克隆”歐美為主,海派以“克隆”日本為主,粵派以“克隆”港澳為主,漢派“九省通衢”,什么服裝都“克隆”,由此有人稱漢派為“雜派”。
請外國模特拍宣傳冊
中國服裝業界都流行請老外拍攝廣告的現象,極力表現產品的歐化風格。隨便拿幾個企業的畫冊擺到一起,就能組成一支八國聯軍。確實要承認,歐美等地的模特在表現力方面要稍勝一籌。但是要搞清楚,我們的服裝品牌主要面對的還是黃皮膚的中國人!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