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業職業工裝市場亟待開發
職業工裝是以滿足人體工學、護身功能來進行外形與結構的設計,強調保護、安全及衛生作業的功能性服裝。它是工業化生產的必然產物,并隨著科學的進步、工業的發展及環境的改善而不斷改進,具有標志性、功能性、實用性,并能夠體現團隊精神和服飾文化的標志性著裝。
2 建筑業職業工裝開發可行性分析
2.1 對于服裝生產廠家可行性分析
首先,建筑業人群數目龐大,建筑業工人大部分來自于農村的務工農民。據報道,2007年我國農民工總數已達到2.1億人。其次,據調查,建筑業工裝市場尚未開發或處于萌芽階段。很多大型企業尚沒有大面積推行建筑業工裝,其它企業對農民工推行工裝更是寥寥無幾,故其市場前景廣闊。再者,職業工裝營銷以大客戶、大批量銷售為主,適合我國大型加工型企業或服裝公司接單。最后,近年來我國經濟實力大增,中央也已下決心全面解決農民工問題,此時進入農民工職業工裝市場順應了國家政策,也體現了服裝企業的社會責任感。
2.2 對于目標企業可行性分析
首先,統一著裝可以規范員工行為,提高工作效率,便于管理,有利于安全生產。企業統一建筑業職業工裝能改善作業環境,調節人體體內與體外環境,免遭或減輕事故傷害或職業危害,創造良好的作業氛圍和愉悅心境,提升員工忠誠度和滿意度。
其次,企業統一建筑業職業工裝可以提高企業形象,形成了企業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經過CI設計的職業工裝對于企事業單位、社團來說,從內至外形成一種凝聚力和形象力,讓企業的精神意識化作形象的職業裝可視因素,并從中體現和傳達企業的經營理念,使企業職工對企業產生一致的價值觀和認同感。全體員工身著規范、統一的職業裝進行各自的工作,忙而不亂,有條不紊,逐漸形成企業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以激勵每位員工不負企業的標志,按照企業的理念、精神努力工作。
據有關調查顯示,在一些發達國家,統一職業裝不僅是一項福利,更被視為一種投資。西方國家有80%的企業及行業進行了職業工裝的統一,合身的職業工裝可以使企業文化與服裝文化有機結合,對內凝聚團隊精神,對外增加客戶的認知。
3 建筑業工人生活方式及衣著特點
建筑業工人以青壯年男性農民工為主,年齡大部分在18~45歲之間。初步統計,農民工一般住在工棚,他們的文化水平比較低,以低薪就業,便于管理,在環境條件較差的情況下被雇用。收入低,文化低,決定了服裝檔次在中低檔,因而對工裝成本核算也斤斤計較,哪怕是一粒鈕扣、一根腰帶、一個徽章企標,價廉物美是大部分職業工裝的特點。
務工農民的安全生產事故頻繁發生:近年來,全國每天因事故死亡400人、受傷的5 000人中,農民工約占80%以上,“在一些行業中,農民工已經占了相當高的比例,僅建筑行業農民工占約80%。據有關部門統計,建筑施工中的傷亡事故90%發生在農民工身上,其中70%是由于違章操作。”(孫玉波:《高度重視農民工的就業安全》,《人民日報》[海外版]2004年2月18日)。設計工裝是提高農民工工作、生活質量的保證之一,著裝的安全保護問題是職業工裝要考慮的首要問題。
一般在公共場所外來務工人員的衣著與當地人有明顯的差異,許多務工人員基本只有工作服。我們的問卷調查也表明,被調查對象年人均服裝支出為117元,故工作裝加入時尚元素和審美設計,將更受農民工青睞,這樣他們工作和生活時都可以穿著工裝,一衣多穿,降低生活成本。
-
- 確定